首页 > 常见问题 > 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海洋保护区面临气候威胁

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海洋保护区面临气候威胁

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最新研究表明,即使是在澳大利亚受保护程度最高的海洋栖息地,到2040年也很可能面临极端海洋环境的影响,这将进一步威胁到数以万计的动植物物种。

研究团队指出,气候变化将导致目前被视为“极端”的海洋环境在短短15年内成为“常态”。该研究主要作者爱丽丝·皮德表示:“这一前所未有的变化将引发海水温度持续上升、酸度加剧、氧气含量降低,并使海洋更容易遭受更频繁、更强烈的热浪侵袭。”

“令人担忧的是,这一趋势将波及整个大陆,即便是那些因环境变化相对缓慢而被视为生物多样性关键庇护所的海洋区域也难以幸免。”

这项发表于《地球的未来》期刊的研究,系统评估了本世纪内气候变化对澳大利亚海洋保护区的影响程度。这些保护区覆盖了澳大利亚七百万平方公里海洋领土的近半面积,依法被划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特别是在珊瑚礁、海藻森林、海草床和红树林等重要生态区域。

共同作者、昆士兰大学教授大卫·舍曼指出,这项建模研究基于未来全球变暖情景,包括本世纪保守估计升温1.8摄氏度的预测,而超过这一阈值将带来更为严峻的后果。“这是首次针对澳大利亚全境海洋资产,特别是海洋保护区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进行的全面评估。遗憾的是,结果并不出人意料,”舍曼教授坦言,“研究显示,在面对快速升温、缺氧、酸化和热浪冲击时,海洋保护区的脆弱程度与未受保护海域并无二致。”

目前于昆士兰大学攻读海洋生态定量学博士的皮德女士补充道,澳大利亚西北部和东北部的海洋保护区尤为脆弱。“海洋保护区确实是减轻渔业、航运、采矿和旅游等人类活动影响的有效工具,但其设计初衷并未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现实。仅凭地理位置无法使它们免受气候变化冲击。”

博士导师、合作研究者凯莉·斯凯尔斯副教授强调,这些高度保护的海域不仅是鲸鱼、鲨鱼、海龟等野生动物的庇护所,也维系着剑鱼、金枪鱼等商业鱼类的生存,同时支撑着可持续渔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研究团队呼吁采取紧急且有力的行动减少碳排放,以延缓或部分遏制预期的气候影响。斯凯尔斯副教授表示:“澳大利亚政府近期承诺到2035年将排放量削减62%至70%,这是个良好开端,但尚不足以扭转我们揭示的发展趋势。”

皮德女士进一步指出,虽然快速减排可能有助于部分海洋庇护地在2060年后逐步恢复,但恐怕难以完全阻止这一进程。“我们已经跨过了多个气候临界点。现在生物多样性必须学会适应。我们建议设计和扩展能够应对未来海洋环境变化的‘气候智能型’海洋保护区,以保护那些因当前环境变化而被迫迁徙的物种。”

舍曼教授警示道:“过去已不能成为预测未来的可靠依据,这对全球变暖中的海洋而言尤为确切。”

不过,研究团队也看到了积极迹象。舍曼教授表示:“令人鼓舞的是,我们观察到国家和全球层面加强海洋保护的趋势正在增强,包括将于2026年1月26日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条约》。这将为在各国管辖范围之外的三分之二海洋区域建立保护区创造可能。国际社会应当保持这一积极态势。”

该研究还有昆士兰大学的安东尼·理查森教授参与合作。